心灵女性网
 创业 |  手机版 

栏目类型

创业
生活 > 创业 > 正文

【天时地利人和意思】天时地利人和全占尽 忘掉危机正是创业好时机

时间:2014-08-25 来源:创业 点击:

【www.thinksoul25.com--创业】

Google中国前任CTO。 2008年1月创建“浪淘金”。他的公司依靠一个简单的模式运营:在互联网上进行智能广告投放,然后吸引有实际需求的用户点击进入他的网站。网站作为中转可以直接为客户带来点击量、查询电话、甚至是订单。他的目标是依靠技术实现成为中国互联网广告的NO.1。

杨石头

曾任奥美北中国区集团事业发展总监兼奥美广告国内事业部副总经理。结束了2008年北京奥组委官方执行顾问的工作后,他离开奥美,创建“智立方”。这家公司为客户提供品牌管理顾问咨询,定位为“智库的平台”。他还与国际投资资金合作,建立“智立方国际投资控股”,用以支持内部成员创业。

朱希铎

先后历经8次创业。花甲之年创建了服务于企业的管理咨询公司,致力于企业创业学、塑造企业核心竞争力、现代企业信息资源管理、现代企业人才管理、现代企业系统控制力的研究。在他看来,无论目前公司启动规模多大,未来都不会缺少大手笔!

徐志勇

北大毕业、海归、金融分析师,因为个人兴趣投身互联网。2007年12月创办17xie网。作为国内首家基于wiki的协同写书平台和互动社区,网站如今已聚集了10万作者、2千多出版人。他的目标是五年后成为国内最大的互联网出版web2.0门户。

正是创业好时机?

Profit From The Best Ideas Of Experts

策划/王雪吟 执行/张志峰 王雪吟 宋慧敏 鞠兵 图/Getty

当我们真正开始探讨创业这件事的意义及其可行性时,不同行业、不同背景、不同目标的创业型企业向我们展示了他们如何在“冷经济”之中保持乐观和前进方向。

从创业者身上,你可以发现创业是一件极其微观的事情,你做完100个假定问题后,没人能给出“你是否可以创业”的答案。

在另一个维度,创业又是一个宏观的问题。每个人,包括成功的创业者如李彦宏、马云,都是时代的产物。不管是因为教育、环境、经历还是个性,不论是技术创新、实现个人价值还是追求高利润回报,每一个创业行为可能源于不同的需求,但也总能让我们找到共同点。

当“创业”这两个字开始频繁出现,我们的关注点除了“我应该开始创业吗”,还有“我应该如何开始创业”。

这个时代,对创业说YES还是NO

文/张志峰

经济滑坡、企业裁员,在如此世况下鼓励创业怎么听都觉得不合时宜。但从天时、地利、人和三个角度来看,此时开始创业不失为一个好的选择。当然,前提是你已经考虑得足够全面了。让我们列出右边这样一张表,你可以在适合自己的情况后面作个标记,看看现在的情况究竟对你有什么影响:

NOTICE

可以开始创业了

(创业优势分析)

1 新陈代谢的客观存在,只有淘汰落后,新的才能崛起;

2 中国经济结构要向内需主导转型,创业型企业能更灵活地捕捉市场需求;

3 政府的扶持,政策的倾斜;

4 沉重的就业压力,要靠创业型企业来解决;

5 当人们要告别以往的生活方式,就会产生出新的需求点;

6 更低的租金、人力成本

7 企业再没有阻碍新技术涌现的动力;

8 别人都在寻找避风港,创业者就有了乘风破浪的空间。

也许还不是时候

(可能的不利因素)

1 产能过剩,企业存货仍在消化,新产品需要时间等待;

2 消费者捂紧口袋,趋于保守,刺激新的消费兴奋点更难;

3 通货紧缩时期压缩初创企业的利润空间;

4 优秀的人才更趋于保守,小企业会感觉“千军易得,一将难求”;

5 政策刺激演变成了政策保护,小企业反倒得不到破坏后的新空间;

6 政策的执行也有“马太效应”,资源更多向强者倾斜;

7 全球经济危机,不可能“不差钱”。

天时!

百年一遇的金融危机

伟大的企业往往都是在危机中诞生的,如我们熟悉的宝洁和通用电器是在1837年的经济恐慌期出现,而19世纪末的大衰退中诞生了IBM,通用汽车和福特在1907年的萧条中崛起,1929年大萧条时诞生了美国联合科技公司,1973年石油危机时出现了联邦快递。那么,当百年一遇的金融危机降临,你难道不想亲手缔造一个伟大的帝国吗?

危机更容易催生出伟大的公司,这绝不是巧合。经济学家熊彼特五十年前提出的“创造性破坏”概念,将“创造”与“破坏”这两个词联系在一起,就说明了两者间的辩证关系。不破坏很难谈创造,危机是对旧事物的破坏,也就孕育着对新事物的创造。

在危机中,僵化的组织模式和行业形态受到挑战,并伴随着一批大公司的衰落,比如深受此次金融危机之害的雷曼兄弟公司和美国三大汽车公司。在国内,我们也能看到一些昔日明星企业的褪色,这就为创新性组织的出现留出了更广阔的空间。

经济危机一般是生产过剩导致的,在消灭过剩产能过程中(伴着企业的倒闭),也需要创造出新的需求。这样,技术和服务的创新就有了充分发挥的市场环境。如宝洁的清洁科技、通用的电器、福特的汽车、美国联合科技的飞机应用、IBM的个人电脑和微软的软件,都满足了当时人们的一些新需求,也都发源于经济衰退期孕育的新科技萌芽。当然,衰退期中更容易诞生新技术的另一个原因是企业在市场繁荣时会压抑技术创新(怕冲击既得的利益结构),而一旦危机来临,抓住能满足市场需求的技术和服务创新,就能够开拓出崭新的事业。

从更微观的角度来看,危机爆发后,无论是人力成本还是租金成本都会出现下降,这意味着开创事业的门槛降低。所以说,百年一遇的金融危机对致力于创业的人来说也是百年一遇的机会。

地利!

中国庞大内需市场的呼唤

对于此次全球经济危机的根源,基本上已经形成了一种共识:它源自于全球经济的失衡。中国庞大的内需市场对修补全球经济失衡具有重要的意义。

所以说,刺激内需将是未来长期经济工作的重中之重,贴近于中国市场、更了解中国老百姓消费需求的创新型企业有着广阔的成长空间。放眼未来,改革开放之初的那些红利已经消失,只有勇于创新、精耕细作中国庞大的内需市场,才能在竞争中胜出,甚至登上世界之巅。可以预言,未来三十年中国会出现一批令世界尊敬的优秀企业,而这些企业的起点很可能就在危机还未消散的当前。

人和!

政府、银行、媒体的空前一致

整个社会运行是由几个轮子推动的,包括政治、金融、产业、文化。而在全球经济危机的大背景下,无论是政府、银行还是媒体,在鼓励支持创业上达成了出奇的一致。

从政府角度来看,当前最主要的工作是保增长、促就业。而中小企业是保证就业的基石,大企业富国、小企业富民,为了维护社会稳定、增加就业、扩大内需,必须鼓励创业型企业的大量涌现。从最近政府出台的一系列鼓励学生创业、为中小企业减轻税费等政策上,明显地可以感受到这种信号。

如今政府所做的政策倾斜,更多的可以看成是对过去几年历史欠账的一种补偿。这次全球经济危机为经济结构转变提供了一个良机,鼓励创业成为最优的政策选择。

银行一直以来因为 “抓大放小”而饱受诟病,不过在全球经济危机面前,银监会也出台多项措施加大对中小企业的贷款力度,一些银行还推出了小额信用贷款来鼓励创业。在土地泡沫破裂的情况下,缺少土地抵押的中小企业贷款反倒会被银行看成是优质资产。鉴于国内银行资本充足率高,再配合宽松的货币环境,创业型企业或用不会再为资金饥渴而着急。

媒体所营造的社会舆论长期以来都是支持创业型企业的,在全球经济危机的冲击下,对自主创新品牌的呼唤更显急迫。其实,只要割裂官商结合的纽带,避免陷入“权贵资本主义”的陷阱,以中国人的勤劳与智慧,经过艰苦创业、缔造世界一流的百年老店是完全有可能的。

你所可能遭遇的不利局面

虽然当前创业占有天时、地利、人和之利,但是,如果因此就对创业前景过于乐观,那明显是被梦想和激情冲昏了头脑,忽略了眼前严峻的现实。在全球经济危机的背景下,创业的困难当然会更大。

一、产能过剩问题没有解决,企业库存压力大,挤压新产品的市场空间。

国外是金融危机导致的经济危机,中国是经济问题波及金融市场。投资过热、消费不足的问题已经困扰中国经济多年,在危机的背景下更突显出来,目前还没有缓解的迹象。对于创业型企业来说,其产品的市场空间必然狭小,因为还有那么多同行业企业在消化库存。假如创业者拿不出独特的产品和服务,如何能够争得一席之地呢?

二、危机即使降低了创业的成本,也是在通货紧缩的前提下。

在危机中,尽管租金、人力的成本可能降低,但是提供的产品和服务的价格也有向下的压力。危机爆发以来,这种趋势已经越来越明显,这就是令人恐惧的通货紧缩。于是,我们看到各国政府拼命的印货币,结果又让石油等原材料的价格上升,“滞胀”的幽灵可能重现,企业成本增加。算来算去,对于弱小的创业型企业都不是好消息,除非在组织模式和体系上有更好的创新,让生产更有效率。

三、尽管政府出台了很多扶持中小创业型企业的政策,但执行的结果未必让能创业企业获益。

“四万亿”、“十大产业振兴计划”、放松信贷—政府刺激经济的急切之情溢于言表。但是不要忘记,任何政策的执行可能因利益集团的左右而偏离初衷。这些经济刺激计划也许会让投资更加过热、落后的产能得不到淘汰、信贷资金更多的涌向国有垄断企业。熊彼特所说的“创造性破坏”,前提就是通过经济衰退淘汰落后的旧模式,但政府拯救经济的所有政策却保护了落后,这就无法给新企业赢得空间。

找人找钱找模式

文/Karin

创业三件事—找人、找钱、找模式。三者居其一,创业可行;居其三,创业可行。

我们在固定的组织体系里待得太久,以至于过分依赖传说中的组织结构,还对变化过分敏感、对未来充满假想。这让创业者更显两极分化:理想主义者或是典型的逐利者。

我们见到的大多数创业者,在创业之初习惯“在无序的情况下凭感觉做事”—大部分的成功是通过深思熟虑、全面周全的计划才得以实现的,从混沌中脱颖而出是可能的,但不是有效的。

回到“找人找钱找模式”的话题中来,创业,哪一个要素是最为核心的部分?是什么使得创业精神薪火相传?表面看来,是理想和追求,但我更愿意引用一个法国人的论述,他叫高登·雷丁:

创业的本质有点像医学。你靠什么方式培养出一名医生?医学最重要的技能是诊断。如果你诊断失误,将会葬送一个人的生命。如果你不能做出适当的诊断,就不能成为一名医生—这是一种需要高度培养的技能。医学是一种高度发达的技术,融合了天赋、兴趣还有技术,而且,你还要通过实践才能最终掌握它。

创业也是一样的道理。除非一个人从实践中掌握了这种技巧,否则,无论他读过多少本书、定制了怎样精美的计划书亦或是有很好的起步条件,都毫无用处—你必须犯过错、并学会如何改正、避免将来再犯错。

创业的学习其实很简单:理论理解的升华+现实生活的锤炼。找人找钱找模式也许重要,也许不重要,关键是“找自己”。

我们将从下面的几位创业者及他们的公司中,看到一些在实践中学到的东西。

作为企业家,你要传递哪些信息

文/王雪吟

周杰说,这张照片让他看起来成熟。他在向公众传达一个信息:这个企业的领导人是值得信赖的。

凡经济往下走的时候,其实是孕育着产业的一些变化,比如经济变冷,大家都倾向于追求效率或是新的方法和手段,会导致一些产业机会出现。往前看的话,2000年开始的经济不景气,正好是Google快速成长的时期;再之前是1992年美国经济衰退,导致了微软的崛起、个人电脑的普及。这一轮的经济的变化可能也会是一些公司的崛起机会。当然,你要能找到钱,个人还要有创业的意愿。就国内创业而言,我觉得现在正值中国经济发展的快车道,有很多机会不断冒出来,有很多行业整合的机会,非常适合一个创新公司成长。一段时间内,可能什么时候上来可能都是好的时机,关键是方向选对。

互联网正在经历第几代变革?技术型企业的优势在于技术的不断革新还是精准应用?全球最优秀的互联网企业是否认为世界经济的未来就存于电脑中⋯⋯…

作为浪淘金科技公司的CEO,周杰显然不准备满足关于大家对于这些问题的好奇心。他只是讲述了一家互联网企业的商业模式。

广告其实分两种:品牌广告和效果广告。品牌广告是传统的广告模式,的目的是让用户记住,企业追求的是长期回报;效果广告追求的是短期回报,能快速带回销售额。在美国,互联网的品牌广告和效果广告是均分天下的,各占50%的市场份额。效果广告从2002年的“小荷才露尖尖角”到2008年已能够和传统品牌广告均分天下,6年时间规模增长了大约180亿。这正是浪淘金所看重的市场机会。

不同于美国成熟的互联网发展环境、电子商务的用户、依靠点击直接进入到业务流并产生购买或其他消费行为,中国企业和用户都更习惯使用电话成为业务流的入口,依靠打入电话计算,让客户感受广告效果明显。于是,浪淘金的收费标准是以电话量为单位的,他们计算过同样订单量的前提下,他们所服务的企业投放效果广告的成本基本保持在品牌广告的1/5~1/3。在渐冷的经济环境中,这不失为企业节约成本的好方法。

这家公司找到了他们产品(效果广告)的买家(更在乎广告性价比的企业),有帮助客户创造收益的方法(智能广告投放),并已经取得了收效,创业的第一步还不错,对吧?

但是,如周杰所说,以电话量计费这个主意并不是他们创造的,效果广告的模式也借鉴了美国的情况,甚至是他本人最引以为傲的技术实现,也是以他曾在 Google做过的广告匹配、反欺诈平台的核心为雏形,只是不同领域的应用而已—如果我这样总结,你会觉得这是一家非常有潜质的创业公司么?

答案多半是保守的,人们总是期待看到令人兴奋的东西。

但如果论述的过程是这样的:

Google给他机会学了足够多

在外人看来,技术派创业最大的问题是不善组织管理和市场营销。

周杰的背后光环闪耀,清华、耶鲁、Google的“super star”级工程师、Google中国的创业元老⋯⋯名头背后的他语音轻柔、外表温和、透足了谦逊,除言语间难免流露的对于“技术出身”的自豪外,他已经是一个企业家了。他对自己以数学建模为基础形成的盈利模式有着很通俗的讲解方法;在Google所鼓励的内部创业机制中,他两次作为创始人把项目组从1个人扩建到30多人,有创建项目和团队管理的经验;他接受过系统的管理培训、不止一次经历从工程师向团队管理者的身份转换,他还经历了Google从400 人发展到过两万人的壮大过程和管理体系再造;他是热情和精力旺盛的水瓶座,有冲劲、敢于创新的“橙色性格”,对团队的管理、企业文化的建立和作为运营者职责有明确的认识,不论是被Google造就还是拥有创业特质而选择了Google,周杰在Google工作的五年里学到的绝不仅仅是最先进的技术,他在自己的创业团队中的贡献也不仅仅是一个商业模式的创始人,而是那个会在各方面说“来,跟我上”的人。

清楚自己企业的长短板所在

效果广告的优势在于,很可能改变市场部的地位:原本花钱的部门可能因为广告模式的改变,转为可以赚钱的部门,因为广告带来直接的用户或是订单。如此新颖的观点,浪淘金需要通过有效地途径传递给客户。

“我们虽然是一个销售型的公司,可是这个行业的销售难度并不是很大,因为客户很容易接受这种模式,但难度在真正准确的投放和让用户产生实际的兴奋点。 ”周杰总结,浪淘金的“优缺点非常分明”—优点是拥有世界上可能是最先进的技术、数学建模可以更准确地找到企业想要的客户;缺点是技术型的公司更喜欢实际,不擅概念包装,“比如我们的付费方式就是一种很实际的选择,客户不需要了解我们是怎么做的,只要看到我们带来的结果就好。”

通过技术手段的实现,浪淘金将传统广告投放时的无效投放降至最低,“如果说广告目标受众的数量不变的话,我们做的事情是在剔除分母,使广告投放更有效 ”。从客户感受来讲,有效性可以提高三到五倍。通过这样的技术革新,浪淘金的客户已经涉及了18个收费行业,绝大多数是服务行业。

周杰总结能否成功时,运用了木桶理论:“一家企业的长板决定了它在这个行业中能达到的高度,短板决定它能否生存。我们的长板肯定是技术优势,而短板目前是销售或称为包装不足,因此我们选择了现在的这种付费模式,客户也都是那些很务实的企业。”

人很重要,团队精神很重要

浪淘金的团队是Google创业“DNA”的部分复制。在所有的创业元素中,他最注重人的因素。目前的四位合作伙伴中,商务部的负责人是以前百度的创业元老,直销部的负责人来自于新京报的前广告总监,渠道和客服部的负责人则来自以前雅虎、3721的创业团队—他在选择伙伴时的要求很高,宁缺勿烂。

周杰倡导的企业文化“敢想、直言、担当、奋斗”,其实是为了将创业精神的DNA复制到每一个进入浪淘金的人。他愿意接受志同道合的人与他并肩奋斗,更愿意看到在某个合适的时候,这些人带着创业的DNA去做一番自己的事业—这些跟Google的内部文化很相似,企业在招聘时就更倾向于选择那些有创业理想的“橙色人”。周杰2002年从耶鲁毕业去硅谷,希望可以找到合适的人或机会自主创业,他说当时的计划是“在Google工作半年”,结果这家公司不但给他提供了内部创业的平台,还让他获得了可贵的经验。即使因为更高的梦想而离开,周杰也还是充满理想主义,希望复制一个“橙色团队”出来——Google不是第一个做搜索引擎的,却是做得最好的,团队的投入程度与效果的实现是分不开的。

创业中的困难是什么?

周杰的答案并不令人满意,他更倾向于化问题为动力。在他30年的人生里,大多时候都被外界当做天才对待,他的优秀可能难以复制,之前在职业上取得的成功,可以使他超越很多青年人创业的困扰,比如:初始资金、合作伙伴甚至是良性的宣传渠道。

作为一个企业创立者或是一个准创业人,周杰的信息传递方式是最值得学习的经验—乐观。这种性格的形成究竟受到了哪些因素的影响我们尚无从总结,但他时刻向企业内部传递这样的信息—充满理想和信心、目标远大、寻找真正志同道合的人、敢于担当成为“救火队员”,要做就做最好。

Google中国前任CTO。 2008年1月创建“浪淘金”。他的公司依靠一个简单的模式运营:在互联网上进行智能广告投放,然后吸引有实际需求的用户点击进入他的网站。网站作为中转可以直接为客户带来点击量、查询电话、甚至是订单。他的目标是依靠技术实现成为中国互联网广告的NO.1。

杨石头

曾任奥美北中国区集团事业发展总监兼奥美广告国内事业部副总经理。结束了2008年北京奥组委官方执行顾问的工作后,他离开奥美,创建“智立方”。这家公司为客户提供品牌管理顾问咨询,定位为“智库的平台”。他还与国际投资资金合作,建立“智立方国际投资控股”,用以支持内部成员创业。

朱希铎

先后历经8次创业。花甲之年创建了服务于企业的管理咨询公司,致力于企业创业学、塑造企业核心竞争力、现代企业信息资源管理、现代企业人才管理、现代企业系统控制力的研究。在他看来,无论目前公司启动规模多大,未来都不会缺少大手笔!

徐志勇

北大毕业、海归、金融分析师,因为个人兴趣投身互联网。2007年12月创办17xie网。作为国内首家基于wiki的协同写书平台和互动社区,网站如今已聚集了10万作者、2千多出版人。他的目标是五年后成为国内最大的互联网出版web2.0门户。

正是创业好时机?

Profit From The Best Ideas Of Experts

策划/王雪吟 执行/张志峰 王雪吟 宋慧敏 鞠兵 图/Getty

当我们真正开始探讨创业这件事的意义及其可行性时,不同行业、不同背景、不同目标的创业型企业向我们展示了他们如何在“冷经济”之中保持乐观和前进方向。

从创业者身上,你可以发现创业是一件极其微观的事情,你做完100个假定问题后,没人能给出“你是否可以创业”的答案。

在另一个维度,创业又是一个宏观的问题。每个人,包括成功的创业者如李彦宏、马云,都是时代的产物。不管是因为教育、环境、经历还是个性,不论是技术创新、实现个人价值还是追求高利润回报,每一个创业行为可能源于不同的需求,但也总能让我们找到共同点。

当“创业”这两个字开始频繁出现,我们的关注点除了“我应该开始创业吗”,还有“我应该如何开始创业”。

本文来源:http://www.thinksoul25.com/shenghuo/859.html

推荐访问:天时地利人和的下一句 天时地利人和出自哪里

上一篇:如何创业白手起家|白手起家创业典范:从1美元到百万富翁
下一篇:[中国十大富豪]中国富豪挖掘第一桶金九招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