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灵女性网
 创业 |  手机版 

栏目类型

创业
生活 > 创业 > 正文

成功创业者的特征|创业者的成功魔法:变坏事为好事零风险

时间:2017-10-08 来源:创业 点击:

【www.thinksoul25.com--创业】

有这样一家公司:甫一成立,就赶上“非典”,订单都拿不到;即将上市,却遭遇分家,公司元气大伤;刚刚从创伤中恢复过来,全球金融危机的大浪又迎面扑来……

如果你是这家公司的老总,你会说什么?

上海晟峰集团总经理、上海信息化青年人才协会副会长、上海市青年联合会委员张松峰说:“我这个人,一直都很幸运。”

这不是自我解嘲,也不是对生活的反讽。因为这些困难,都已经被张松峰一一化解为公司进一步发展的动力。

1、抢先半拍 进入交大“神童班”

见到张松峰前,他的秘书提醒记者说:张总说话很快,你可能来不及记。

果然。张松峰不仅说话快,走路也快,做事更快。

就连读书都比别人快半拍——1985年,上海交大首次推出“试点班”,免试特招高中在读学生中的优秀者,正在读高三的张松峰就这样提前半年跨进了大学的校门。大学四年半,他读完了计算机和工商管理两个专业。

选择计算机,是因为张松峰的理科成绩好;选择工商管理,是因为他对此感兴趣。

在十几岁的张松峰选择自己的专业时,计算机还是些长得笨重、操作又很复杂的大家伙,盘踞在研究部门和大学的实验室里嗡嗡作响。他从未预料,自己大学毕业时,这些笨重的家伙会在信息高速公路上疾驰飞奔;更未曾设想,自己会有一天创立一家软件公司,融入IT产业这股洪流。

更可贵的是,他所在的“神童班”还盛产精英:沈南鹏(携程旅行网、如家连锁酒店创始人,红杉中国基金的创始及执行合伙人)、杨振宇(远见中国传媒总裁兼《东方企业家》发行人)都是张松峰的寝室室友。他也在这里遇到了若干年后创业的合作伙伴。

虽然还远远没有创业的想法——当时的社会环境甚至还没有创业的说法——但张松峰日后创业所需的技术知识和人脉资源都已经在不知不觉中慢慢积累起来。

2、小试牛刀 短暂的首次创业

我们总会尝试着走一些路,虽然可能最终会放弃它,但这段路的经历已经成为一种人生财富。

第一次创业时的张松峰就是如此。

那是上个世纪90年代,国内对电脑的需求刚刚兴起。张松峰创建了自己的第一家公司。刚开始的运作模式很简单:从南方把电脑硬件买来,然后组装并加价卖出。对当时仍在初期的市场需求来说,这种运作模式相当有效,利润空间也很大。

随着竞争的激烈,他们开始自己开发系统。当时的不少政府、学校都采用了这个系统。如果按照这个步伐走下去,公司的发展前景还是不错的。

不过,张松峰却开始反思自己的生活。早在初中时,他就给自己的人生设定了“节奏”:30岁之前好好玩,30—40岁专注于事业,40—50岁投身公益,50岁之后,就去找个自己喜欢的地方悠闲地生活。

年轻的张松峰决定:青春最美好的时间,应该用来体验世界各地的人生。正好一家著名的日本银行向他伸来橄榄枝,于是,张松峰离开上海前往日本,开始了他长达三年的“深度旅行”。

对这段短暂的创业历程,张松峰从未希冀它会对自己的以后有什么“好处”,单是那种骑着自行车进货、在没有空调的房间里挥汗如雨的忙碌,这段激情燃烧的记忆已经成为他不会忘记的一段人生经历。

3、“零风险跳槽” 一路跳回上海

张松峰是个理想主义者,所以会舍弃自己的公司去“体验生活”。但他也是个现实主义者,哪怕在追逐梦想的过程中,他也不接受一丁点的现实风险。

拿着日本薪水,住着日本房子,过着完完全全的日本生活。张松峰“深度旅行”两年后决定离开。他当时的年薪已经相当于人民币七八十万,而国内的平均工资每个月只有区区四五百元。这样的落差他显然无法接受,张松峰要寻找一个没有任何风险的机会。

这个机会很快被他找到了。他得到一个被某家日本公司派往香港的工作机会。继续拿着日本企业的高薪,张松峰开始前往香港进行“深度旅行”。

不过这次“旅行”的时间有些短暂,因为他前往上海出差时又被另一家日本公司看中,对方表示愿意答应他提出的任何条件,只要他接受被派往上海分公司的邀请。张松峰提出的“苛刻”条件都被对方一一应允。即便如此,张松峰仍然经过长达8个月的“考验期”才最终接受了对方的邀请——他一定要确保自己的跳槽万无一失。

很快,回到上海的张松峰又被复星集团“挖”走了。不用说,被“挖”之前,张松峰也是通过各种途径“投石问路”,确保“零风险”之后才真正“起跳”。

厌恶风险,却勇于尝试。就这样,张松峰用两年的时间四易东家,“跳”回了上海,而且身价一路上涨。

4、看准时机 “非典”年开始二度创业

张松峰加盟复星集团时获得了一些股份,算是“股东兼总经理”。不过,张松峰的野心显然不止于此。

2003年1月份,张松峰自立门户,创立了晟峰软件有限公司,主营对日软件外包业务。

这是个不起眼的小公司,一共只有15名员工,投资额也不过160万元。更要命的是,这个小公司刚刚诞生两个月,就碰上了“SARS”这个不速之客。日本的业务接不进来,公司的人也派不出去。满月没多久的晟峰面临着第一道坎。

现在回忆起来,张松峰没觉得自己多“倒霉”,反倒庆幸自己抓住了最好的时机。因为在此之前,国外企业对软件外包的需求还没有成长起来,而在此之后,国内从事软件外包的企业越来越多,竞争也越来越激烈。张松峰是在恰当的时候做了恰当的事情,抢得了先机。

晟峰利用“非典”这段时间对员工进行了培训,为日后的发展做好了技术准备。也正因为当时公司人少,所以,资金勉勉强强也就撑过去了。如果晟峰早成立一年,发展到一两百人的话,在“非典”时期接不到单子,是否还能撑得过去就要画个问号了。

5、傍上“大款” 公司成长迅猛

当然,即使只有十几个人,每个月的支出也是摆在那里的。张松峰急着寻找客户,赶紧“开张”。

正好有个日本代表团到上海访问。作为一家小公司的代表,张松峰仅仅可以列席代表团的招待会,听着别的公司向日本客人介绍自己。中午吃饭时,张松峰挤到日本团长身边,和对方喝了一杯酒,聊了一下天。

张松峰在日本“深度旅行”的积累派上了用场——他显然擅长和日本人沟通。短短几句话,让日本团长改变了行程,专门拿出一天时间到晟峰访问。团队中的有好几家相关企业到场,其中的一个,就是后来给了晟峰“第一单”的NEC。继NEC这个大客户之后,张松峰的市场开发能力不断释放,日本大企业的大单子纷至沓来,晟峰也迅速成长起来。

成立当年,晟峰年销售额就破千万,员工也增加到200多人;三年后,晟峰销售额突破2亿,员工达到1500多人,一举跻身“中国软件[22.24 -0.63%]出口企业十强”,张松峰也被评为“2006中国最具影响力人物”、“2006上海IT青年十大新锐”。

6、上市前夕 突生变故公司被拆分

就如同对待自己的孩子,张松峰总是知道晟峰在什么时候需要做什么事情。

开发产业链、开设分公司、进军软件园、涉足新领域……一切都如张松峰所愿,晟峰快速的成长着,直到2007年。

按照张松峰的计划,也按照晟峰的发展速度,2007年,晟峰开始筹备上市。但在即将踏上资本市场的灿烂舞台时,却发生了意外——创业时的合作伙伴在股改时分道扬镳,公司也因此被拆分。

虽然人生没有不散的宴席,但在这样一个关键的节点横生枝节,张松峰和晟峰受到的打击可想而知。

“命运总会有起伏”,回忆起这段经历,张松峰很平静,他看到的依然是杯子里还剩的那半杯水,“从某种程度来说,也是坏事变好事。因为在公司快速发展的时候,会把许多矛盾掩盖掉,而这件事倒把公司存在的深层次的问题暴露出来并解决了——那就是股权不清晰的问题。”

从那之后,张松峰会用各种激励措施鼓励公司“功臣”,但不是股权。

7、借力打力 金融危机全球“圈地”

2007年以后,晟峰慢慢恢复了元气。但没过多久,国际金融危机的大潮又毫不留情地袭来。国外软件需求迅速减少,软件外包业务再次面临考验。

张松峰却依然发现了“坏事”后面躲着的那个“好事”。金融危机下,许多国外的企业价格都很便宜,张松峰敏锐地意识到:晟峰的机会来了!

他先是小规模并购了两家日本公司,打下了一个“桥头堡”。此后,他又和日本、美国、欧洲等国家的公司合作,在世界各地成立了十几家子公司,又在欧洲成立了天使投资基金,涉足风险投资,将晟峰的版图迅速扩大。

这些企业很多都是以前晟峰的“上司”,将国外的软件业务分包给晟峰;如今,他们有的成了晟峰的合作伙伴,有的成了晟峰旗下的一员。张松峰借助这次金融危机的“力量”,将晟峰的行业地位大大提升。

更重要的是,他也藉此机会将晟峰调整到了新的航道。“现在软件行业的千人企业比比皆是,规模越大,成本就越高。一定要居安思危,要做高端的软件,形成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产品。”

现在,晟峰已经实现了国内外市场的战略捆绑,无论是国内还是国外企业的需求,高端的软件可以放在日本或欧美的分公司开发,中低端的放在国内的分公司。张松峰希望,晟峰的第三个阶段是,真正和国际企业平起平坐。

8、聚焦市场 桌上没有电脑的IT老总

摄影记者准备帮张松峰拍照片的时候,却发现了一件蹊跷事:身为一家IT企业的老总,张松峰的办公桌上居然没有一台电脑!

确实没有。他从不在办公桌上放电脑来遮挡自己的视线——这视线,总是直接看到广阔的市场需求。

可能因为大学里同时学了两门专业,张松峰和一般IT企业创业者不同,他没有一丁点“技术情结”。张松峰非常了解,有些技术牛人,觉得出去和客户吃饭谈生意非常痛苦。但是对张松峰来说,会见客户、陪他们吃饭或者和他们交流,都是很快乐的事情。客户,就是市场。而市场,对一个企业来说是最最重要的。没有市场,人会流失,钱会花光,技术也是虚无缥渺。一切都是从市场中来,而且都得从市场中来。

再高深的经营秘笈归根到底都很简单。张松峰培育和维护客户关系的法宝来自于奶奶一句朴素的话:“睡不着的时候,上半夜想想别人的不好,下半夜想想自己的不好。”换句话说,就是设身处地为对方想想。

因此,每次与客户谈判前,张松峰都会设想一下,如果这个方案是对方提供给我的,我会不会接受?推己及人,在客户提出需求之前,就在自己的方案中满足客户的需求。

这,可能也从一个侧面揭示了晟峰高速成长的秘密。

9、生而幸运 赶上属于自己的“大时代”

因为工作的原因,多年来,张松峰无数次往返于中国和日本之间。他也越来越感激自己生活在中国,出生在60年代。

因为成长的年代很单纯,所以容易感到幸福和满足。

因为创业的时代正好赶上中国社会转型,所以很容易出现各种机会。

自己的父母那一代,根本没有“IT”、“软件”这些词汇,所以,他们不可能做自己在做的这样激动人心的事业。

而等到自己的儿子成长起来,中国的经济社会已经转型,新出来的企业要想这么迅速地成功,恐怕就要困难很多。

哪怕是张松峰自己,如果生活在日本,要创建自己的企业并在如此短暂的时间内发展起来,也是非常困难的,因为日本的经济发展已经比较成熟,留给创业者的空间就非常有限。

而中国,正处在一个经济飞速发展的时代,处在一个产业结构调整转型的时代,处在一个民族产业蓬勃兴起的时代,处在一个创业者的黄金时代。

张松峰觉得自己非常幸运,生逢这样一个“大时代”。他也因此一直感觉到一种责任,一种时代给予的责任。“如果这一代企业家不能够抓住这属于中国的机会,不能够跨出中国,实现全球化,那么,若干年后,我们就会失去这样的机会。”

在向国外扩展的同时,张松峰也在国内二线城市布局,帮助当地的制造业企业实现智能化。“我们参与到制造业转型过程中来,这对‘MadeinChina’是一个贡献,也是我们的社会使命。”

【记者手记】

最神奇的魔法

2003年,“非典”时期。“来伊份”的创始人郁瑞芬迅速出击盘门店。

2009年,金融危机。晟峰软件的老总张松峰果断出手圈领地。

回头看看,这些后来被证明“高明”的选择也没有多少深奥之处,不就是低吸高抛吗?

可是,在身处其中时,又有多少人能够真正有这样的胆识和魄力,“背”时而动,“逆”天而行?

当其时,他们的内心应该也曾有过斗争。发现危机背后是商机时的灵光一闪,分析多种可能性时的期待和揣测,权衡利弊时反复的掂量和自我说服,乃至最终拍板决定的一刻,那种可能掺杂了悲壮与自豪的感觉……

所谓的成功人士,就是在和自己对话的这些节骨眼上,做出了勇敢选择的人。

所谓的内心强大,就是勇敢地选择一次又一次地和自我对话,并且战胜自我的人。

世界上最神奇的魔法在哪里?不在于谦的手指尖,不在哈利波特的魔法棒。世界上最神奇的魔法,就蕴含在把生活抛来的“石头”点化成“金子”,再交还给生活的智慧里。

【张松峰寄语青年创业者】

●要有激情,不要怕吃苦。如果有一个好的idea,就要马上去做,充分抓住你最有激情的这个时候。

●要持之以恒,不要碰到困难就放弃;但也要随时根据实际情况调整自己的方向,保持灵活性。

●创业要从自己周边最容易、最简单的方面入手,不要好高骛远,因为越是简单、越是辛苦的东西,越容易成功。

本文来源:http://www.thinksoul25.com/shenghuo/19106.html

推荐访问:创业成功的创业者 列举成功创业者的特征

上一篇:大学生村官报名条件_大学生村官讲述创业的艰辛
下一篇:【怎么创业才能成功】创业成功必知11大创业细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