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灵女性网
 潜能开发 |  手机版 

栏目类型

潜能开发
亲子 > 潜能开发 > 正文

把子肉_把孩子兴趣当出土文物呵护

时间:2021-08-09 来源:潜能开发 点击:

【www.thinksoul25.com--潜能开发】

[导读]才上小学二年级,就开始“厌学”;重点中学的优等生因未被名校提前录取而跳楼;留学日本的儿子向亲生母亲连捅九刀……越来越多的家长感到忧心忡忡:现在的孩子到底怎么了?怎么才能教育好孩子?

把孩子兴趣当出土文物呵护

卢勤是家长们经常询问和求助的教育专家之一,当了三十多年、几代人的“知心姐姐,针对家长们急于求成的心态,卢勤说,要把孩子的兴趣当出土文物一样呵护,提前挖掘、过度挖掘,只会得不偿失。

“抢跑”可能导致落后

现在正是报名读幼儿园的时候,很多家长都想让孩子进最好的幼儿园,不要输在起跑线上,然后是最好的小学、中学、大学。对此,卢勤建议,家长要想清楚,什么才是最好的幼儿园?最贵的是不是就是最好的?她认为,最好的幼儿园,是老师会笑的幼儿园,每个老师都很爱孩子,不会大声呵斥孩子,这是最基本的要求。不少家长希望幼儿园能多给孩子上点课,恨不能把小学一二年级的东西都在幼儿园教给孩子。他们觉得,这样孩子上小学时就会很轻松,很自信。其实他们没想到,孩子在幼儿园学过的东西,到了小学就没兴趣再学了,因为没有新鲜感了嘛。小朋友就开始折腾、玩东西、上课说话,会被小学老师认为是很麻烦的学生。

其实这就跟大人看电视剧一样,你不知道剧情发展,就会很认真地一集一集看下去。如果有人告诉你大结局了,你看得还那么有意思吗?再说,如果幼儿园把一二年级的东西都教了,那我们还要设一二年级干嘛,干脆直接从幼儿园跳到三年级算了。家长们希望孩子“抢先”一步的做法,没准以后会让孩子们落后好几步,得不偿失。

家长们热衷于送孩子参加兴趣班,考各种证书,卢勤觉得,家长急于求成、急功近利的做法,就是对孩子童年的掠夺。

人生是一场马拉松式的长跑,不是百米冲刺,你起跑快几秒,对于长长的人生来说,并没有多少作用,反而是把这个年纪该感受的东西给跳跃过去了。有一对中年夫妻,两个人都是博士,他们的儿子很聪明,14岁上大学,19岁就成博士了。但博士读完之后呢,这个孩子就在家里呆着,吃爆米花,玩电子游戏。他们不知道这到底是怎么回事,其实,人家该吃的时候没吃,该玩的时候没玩,现在都要补回来。这就像卢梭说过的,“在万物的秩序中,人类有他的地位;在人类的秩序中,童年有它的地位;应当把成人看作成人,把孩子当作孩子”。

再说,孩子是一个生命,不是学习机器,家长一口气报五六个兴趣班,孩子哪有那么多兴趣?对于音体美这些,孩子可能是有兴趣、有潜能的,当这些还只是“兴趣”的时候,孩子可能有很好的发挥;但“兴趣”一旦变成“任务”,只会带给孩子烦恼。所以这种兴趣和潜能,都需要认真保护,需要慢慢引导,就像出土文物一样,家长不要急于把它给挖掘出来,人家原本好好的,被你提前挖掘,结果风化了,孩子厌学了。

告诉孩子“不用争第一”

有个学习成绩很出色的女孩报考北京大学,只差几分没被录取,吃安眠药自杀了。这个女孩被抢救醒过来的第一句话居然是:“你们干嘛要救我?早晚我是会死的!”当时,她的父母心都要碎了!他们说,女儿是他们的全部,可女儿的全部是北大……

卢勤说,其实,这两个‘全部’都是错的。作为父母,有自己的事业、生活、责任,怎么把女儿作为惟一?而女儿的全部就是‘北大’,这是不是太绝对了?上大学只是一个过程,并不是终点,最终还要走向社会。只认一条道,不是逼自己走绝路吗?

现在有心理问题的,大部分都是学习成绩中上的孩子,因为他们很少失败,很少受到批评,很少经历挫折,出一点点事,就觉得我不行了,别人会怎么看待我啊。倒是那些学习不好的孩子,皮实着呢。所以我一直建议这样的家长和学生,把心气放平一些,不要总想着争第一,老是第一名,就经不起第二名的失败,承受不了别人比自己强,心理就会不平衡了。这就像没摔过跤的人,第一次摔跤可能就摔个狠的。再说了,在学校里第一名,又能说明什么呢?你也不过是个普通人,不会永远高人一等。

上海最近出现留学生重伤生母的恶性事件,对此,卢勤表示,如果父母告诉孩子,我所做的一切都是为了你,你如果不好好学习就对不起我,会给孩子造成巨大的压力。发生这种恶性事件,做父母的肯定是有责任的。她建议,父母应该,也必须有自己的生活方式,孩子不是他们生活的全部。

卢勤的哥哥在美国,从孩子读初中起就告诉他们,生活的必需品父母提供,奢侈品要靠自己去赚。他的孩子从初中就开始打工,成年后自己买车子买房子,而且跟父母的关系特别好。两代人都非常独立,各有各的生活,不会因为别人怎样,就觉得自己的生活过不下去了。

孩子是家长的一面镜子

一位企业家妈妈,儿子17岁的时候给他买了宝马车,18岁的时候买了房子,儿子19岁的时候,问她:妈妈,你知道哪天我才最高兴吗?妈妈不知道,儿子说:等你死的那天呀,一切就都全是我的了。这位妈妈心痛得不得了。

一位欧洲妈妈,很有钱,儿子上初中的时候,在过生日之前,问她:妈妈,你爱我吗?妈妈说:爱。儿子说:那你知道我最喜欢什么吗?妈妈问:最喜欢什么呢?儿子说:我最喜欢名车保时捷了。儿子生日的那天,妈妈果然送给他一辆保时捷,不过不是汽车,而是模型,里面留张条子:自己挣去。

卢勤说,没有孩子天生就是自私的,不负责任的,相反,孩子都是家长的镜子,是不恰当的家庭教育培养出来孩子的自私。我们现在的孩子是独生、独养、独享,家长习惯于把最好的东西都留给孩子,久而久之,孩子觉得这就是理所当然、天经地义的。他们成年之后,有的家长甚至还给包办了找工作、买房子、甚至相亲等各种事情,这样的孩子怎么可能学会对自己负责呢?他们从来就没有对自己负责过。这能怪孩子吗?这首先是父母的人生观问题,孩子的人生,你为什么代为包办?这样长大的孩子还喜欢钻牛角尖,有点不如意,就觉得父母没把事情处理好,全世界都对不起自己,一切压力都是父母带来的,然后容易采取过激的手段。

现在的经济条件越来越好,但是,最大的财富是人,而不是物。你把人培养好了,物自然就会来了;相反,你把物都给准备好了,但人不行,那有什么用?因此,家长们要记住:不要把财富留给孩子,而要把孩子变成财富。

家长溺爱导致孩子“无情”

卢勤说,在与家长和孩子接触、谈话的过程当中,她总结出了当下家庭教育的五大冲突,或者是误区。

首先,是过高的期望,带来孩子的无望。现在大多都是独生子女,家长们望子成龙,但并不是所有孩子都能成龙的,这给孩子带来很大的心理压力。

第二,过度的保护,带来孩子的无能。家长把孩子看得太重,呵护无比,告诉他们你只要学习好就行了,别的你什么都不用做。结果孩子在成长的过程中,只知道学习,而无法、无力面对相对复杂的事情。

第三,过分的溺爱,带来孩子的无情。家长只知道付出,从来不要求孩子回报。在这种环境下长大的孩子,内心就像石头一样,不懂得人情、恩情,父母对他们好是天经地义的,一旦对他们提要求提意见了,他们就无法接受了。

第四,过多的干涉,带来孩子的无奈。家长们习惯于把孩子管得死死的,但不知道这实际上是没有给孩子独立的人格和独立生存的机会,很多孩子宁可去读外地的大学,或者出国留学,就是为了躲开父母。

最后,过多的指责,带来孩子无措。作为父母,如果一味对孩子表示不满,评头论足、求全责备,那孩子回馈给他们的,也将会是一些负面信息。若父母一直告诉孩子,你这不行那不行,久而久之,孩子就真会认为自己不行,完全失去自信。

卢勤说,眼光决定未来。“仙”和“俗”这两个字,一个人站在山上登高远望,就能成“仙”,而一个人总在谷底目光短浅,只能成为井底之蛙的“俗”人。比如说,未来社会的人才需求,是跟着社会发展的,你的孩子上幼儿园了,你能看到16年之后他大学毕业,会面临什么样的时代,需要什么样的人才吗?如果你能看到这个,你就冲着那个大方向来培养孩子,就不会短视地逼孩子去学写字、弹钢琴了。再说了,随着少子化现象的加剧,中国以后的高考不会像现在这样激烈,大学的入学率会越来越高,你就不需要使劲逼孩子学习,逼到最后孩子厌学。这就跟投资理财一样,你预见到以后房子会升值,你就长期持有,而不是买了就卖,自己折腾。

本文来源:http://www.thinksoul25.com/qinzi/101201.html

推荐访问:把昨天都作废 把中把之最后一把 把总 把字句 把组词 把字句和被字句练习 把足智多谋的人喻为什么

上一篇:五分钟看完权利的游戏_五分钟游戏玩出专注力!
下一篇:海子_孩子变笨的三大原因